> 文章列表 > “浔阳烽火照江明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浔阳烽火照江明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浔阳烽火照江明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浔阳烽火照江明”出自明代徐津的《哀李江州》。

“浔阳烽火照江明”全诗

《哀李江州》

明代 徐津

强虏西来把汉旌,浔阳烽火照江明。

朝廷重镇推虞诩,风雨孤臣失杲卿。

战哭几家思旧尹,鬼兵长夜护空城。

王师百万知何地,春草春波独怆情。

《哀李江州》徐津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哀李江州》是明代徐津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强盗大军从西方入侵,夺走了汉朝的旗帜,

浔阳城的烽火照亮了江面。

朝廷派遣重臣虞诩来镇守此地,

但他成了风雨中的孤臣,失去了杲卿的帮助。

战争中哭泣的人们思念着旧时的尹官,

鬼兵整夜守护着空城。

王师百万,却无法知晓敌军的具体位置,

春草和波浪一起悲伤着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李时中(字杲卿)在江州(现在的江西南昌)抵抗侵略的场景。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李时中的哀悼和对侵略者的愤怒,同时也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感。诗词中透露出对国破家亡、无辜百姓遭受苦难的深深忧伤和关切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通过对江州战事的描写,展示了明代时期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哀伤。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写,如\"强虏西来把汉旌\"、\"浔阳烽火照江明\"等,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浔阳城的危机感。

诗中虞诩被描述为孤臣,失去了杲卿的帮助,这表达了作者对忠臣的钦佩和对忠诚精神的赞美。同时,诗中出现的\"战哭几家思旧尹\"和\"鬼兵长夜护空城\"等描写,凸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恐惧。

最后两句\"王师百万知何地,春草春波独怆情\"则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人们生活困苦和无法预知未来的悲凉之情。春草和春波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循环,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,使人们感受到了更加深沉的悲伤和无奈。

总体而言,这首诗词以凄凉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感,表达了对国家疾苦的关切和对忠臣忠义的赞美,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思考。

三国人物排行